学党史 悟思想
办实事 开新局
两弹一星精神
精神内涵
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
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
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
历史经过
两弹一星指我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,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、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。
建国后,面对美苏垄断核武器和航天技术,并到处挥舞“核大棒”的国际局面,我国决定自己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,以增强本国的国际地位。
1955年初,我国开始建立核工业。
1956年,毛泽东在《论十大关系》讲话中指出:“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,而且要有原子弹。在今天的世界上,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,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。”随后,在周恩来、聂荣臻主持制定的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,即1956年到1967年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和1963年到1972年十年科技发展规划,都把发展核科技、核工业列为重点任务之一,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。
1958年,我国开始制订了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,中国航天技术和航天工业开始起步。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,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,充分依靠全国的支援,各部门、各地方、各部队大力协同,执行“自力更生,过技术关,质量第一,安全第一”的方针,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、指战员、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,艰苦奋斗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。
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。新华社图片
1967年6月17日,我国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。
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。新华社图片
1970年4月24日,我国又成功地把一颗名为“东方红”的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。我国“两弹一星”计划的胜利实现,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,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,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。
我国用“长征一号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。新华社图片
1999年9月18日,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“两弹一星”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表讲话,将“两弹一星精神”概括为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十六个字。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,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,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重要论述摘编
2016 年5 月30 日,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、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——“两弹一星”、载人航天、北斗导航等工程技术成果,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。科技兴则民族兴,科技强则国家强。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,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。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。
“两弹一星”元勋
刊载内容整理自共产党员网
共同努力,战胜疫情!